1、我国水资源的特点是什么?( {$ m4 T& D m/ ]4 o% p
13.水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少) X, z+ Q9 W; A. _
14.水资源空间分部不均匀(南涝北旱)9 z1 X* }1 H2 E8 M
15.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匀(夏秋降水多、冬春降水少、年际降水和季节变化较小)
* a. I ^6 C0 W& Q$ d* ?16.地下水分布广泛,是北方地区重要的供水水源" l7 F3 e* }) k
17.水土流失,河流泥沙含量大
6 ^' z9 P0 J& u, |. A/ Q9 ?7 m: D+ i18.天然水质好,但人为污染严重
: H( [6 R2 j) H! E6 N
G* i* D; [, [# H% y) ~: `9 A, f; O' t& ^1 _ B/ z
2、造成我国水问题严峻形势根源是什么?
; C: y! e% r0 m( I" t$ l 1)自然因素
$ E: H- ]7 X% V3 S3 ] 气候条件的变化和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有关。在季风气候作用下,我国降水时空分布不平衡。 1 W5 \& i4 X9 d$ L( a* n, l, H4 L
2)人为因素
+ ]4 N4 G2 o4 y5 B, P" t/ } (1)流域缺乏统一管理,上下游同步开发,造成用水紧张。+ f- q3 w0 a& J( Y$ e
(2)过度开采地下水,造成地下水资源枯竭。4 U, @2 W! d L$ U) ]' p2 w
(3)水价不合理,水资源浪费严重。+ ]4 K9 \2 \: M2 G8 j
(4)污水大量排放,造成水资源污染严重。$ i! ]5 |$ Q1 \6 g! r0 t& [$ L
(5)人类活动破坏了大量的森林植被,造成区域生态环境退化,水土流失严重,洪水泛滥成灾。
1 f# _- p. ~ y3 _# y/ ]3、水问题给社会带来了的影响是什么?, i& ]) v$ p7 s! R( S
1.水资源紧缺会给国民经济带来重大的损失;+ i8 f, S" W7 l% \+ l3 S. {( o
2.水资源问题将威胁到社会的安定;
N0 ]" O1 q1 I3 .水资源危机会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 |2 j( D1 {7 G0 ?$ E2 U% a2 O
综上所述,我国的水资源所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这就需要在水资源开发利用观念上有所突破,在管理方式上要有新的转变。! K1 ^1 W5 i% s
4、水资源规划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 G4 x7 c) f4 D 根据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计划、生态环境保护要求 , 以及各行各业对水资源的需求 , 结合区域内或区域间水资源条件和特点 , 选定规划目标 , 划定开发治理方案 , 提出工程规模和开发次序方案 , 并对生态环境保护、社会发展规模、经济发展速度与经济结构调整提出建议。 i& T1 Y" x0 N4 \0 ^ G% U
5、水资源规划的主要内容及目的是什么?
* T. d1 e! D* N' s5 Z4 H# E) v 水资源量与质的计算与评估、水资源功能的划分与协调、水资源的供需平衡分析与水量科学分配、水资源保护与灾害防治规划以及相应的水利工程规划方案设计及论证等。0 X0 D3 p) b4 R+ g; \9 I x5 Z
水资源规划的目的是合理评价、分配和调度水资源 , 支持社会经济发展 , 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 以做到有计划地开发利用水资源 , 并达到水资源开发、社会经济发展及生态环境保护相互协调的目标。 ; p9 n+ X( T& \% z8 y
6、水循环的作用和意义
7 j) |* \- _, x# {1 I4 A) x" S+ w; L& V% J) l
1)影响全球的气候变化; 1 w- e# {) A- S9 I9 I7 z
水循环一方面受全国气候变化,尤其是大气环流的影响;一方面又影响到全球气候的变化。水循环是大气系统能量的主要传输、储存和转化者;促成水循环的重要作用之一是太阳辐射能,水体接受太阳辐射能的变化必然会带动水循环的变化;水循环的强弱及其路径还会直接影响到各地的天气过程,甚至可以决定这些地区的气候基本特征。7 C0 h" @- g7 e9 `! a
2)形成丰富多样的地形地貌; 大气降水到地面后,除了蒸发和下渗,便形成径流。由于地面径流长时期冲刷和侵蚀地面,在陆地上形成了大小不等的沟壑溪流,同时径流的冲刷作用又将大量的泥沙输送到低洼的地方去,因此在河流的出山口处往往由于泥沙的堆积而形成巨大的冲积平原。
) \/ W! W4 s/ g4 Q2 N# g+ t. y 3)为生态系统提供生命支撑; 2 B C7 o' t6 \% A0 G5 D8 F. U
大气降水可以把空气中的游离的氮元素带到地面,供植物吸收;土壤水则是植物吸收营养物质的必要介质;地面上大量的有机物带入到海洋,为海洋生物的繁衍提供养料。4 Y. G$ \2 {: E' O
4)形成了一切水文现象# n* M+ d2 g5 d$ O
水循环是一切水文现象的根源。没有水循环,就不存在水的运动和更替,也就没有一切水文现象。2 T4 A& @% E) K6 |3 }
7、 水资源管理内容是什么, X6 O- s6 e5 h2 a' `: H0 j
加强宣传教育 , 提高公众觉悟和参与意识;
( D' r: d: P& }& m9 V制定水资源合理利用措施; 9 ^/ Y; W; g3 i
制定水资源管理政策;% g, X7 X3 e% O! B! o3 b6 O; j
水资源统一管理;
8 e. v4 J; `; a# `7 J) S实时进行水量分配与调度' U. O6 Y# i0 h) O' {
8、水资源管理的原则是? * b! k& a( N' d- ^
坚持依法治水的原则;
5 C% X, n% c+ G# F坚持水是国家的资源的原则- I% x6 C/ M o4 |1 o0 L# ]
坚持整体考虑和系统管理的原则;( q$ X2 D/ O' Y/ [% M7 B2 E
坚持用水资源价格来进行经济管理的原则;7 h6 {# D6 h9 ~7 k: Y" w
9、水资源的规划与管理的联系及区别是?4 z2 l) i6 b. D
水资源规划与水资源管理的联系 : ^9 _) ] ?) t2 e3 T9 w' ?
1.具有相同的出发点 8 S$ H0 D3 n! w2 {# V: G# P
2.具有共同的研究对象 ' P$ W4 ] C- a
3.包含相近的研究内容
X( r7 G. m& @ 4.采用相同的研究方法 , J9 a$ s( J* e% s! h7 {
水资源规划与水资源管理的区别 ! T3 ]% Y: z* H1 ?: ?+ y1 G
1.工作的侧重点不同
& h+ J b n# m( V 2.技术手段的运用不同 , ?( O6 i, W2 S4 d' w/ j8 m
3.工作的时效不同
4 o5 \3 ]' y0 r7 g, |7 G* Y% I 4.对工程的意义不同
# G2 u) J: |. a) p" B10、人类活动对水资源转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6 Z. c* ^" O3 M7 x% W+ ^3 o6 s ①兴建蓄水、调水工程,改变水资源、自然的流动特性和转化过程;②兴建引水、提水工程,大量开采地表、地下水,增加水资源的使用量和消耗量;③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灌溉退水的排放,改变了天然水体的水质状况。人工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对下垫面的改变;淤河造田、围湖造田,地下水人工回灌及地下工程等。$ M9 H3 c7 ^1 f; {
11、社会经济发展与水资源的关系是什么?
; Z# l! }3 I$ {. {2 T% ]3 d9 j! a) j1)、 水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支撑条件
% V9 ]4 P6 {6 p8 P* c2)、社会经济发展会对水资源产生一定的压力
. g2 `2 q1 o7 W0 j# `. Y* n3)、 水资源问题又反过来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
- c: ` D; B9 K* i4)、社会经济发展又为水资源合理利用提供保障' T4 ^! K7 |7 P8 J7 n, t
12、生态环境与水资源的关系是?
' m! O6 ~$ s7 r/ q0 M, J S 1).水资源是生态环境存在的基础;
) g- r5 K0 l8 _+ U0 j 2).人类过度掠夺水资源,使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
6 y2 F) s8 n4 m/ p: } 3).生态环境的恶化又会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9 x) J7 e9 z! a( L
4).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宏观调控,是实现人类与生态环境和谐共存的途径
/ d/ f; Y$ i- Z/ Z w8 B13、水资源评价的内容和技术原则5 E/ f3 l. M. P1 V f+ W
水资源评价的内容:包括水资源数量评价、水资源质量评价和水资源开发利用评价及综合评价。& E' P2 ~0 N2 t# J( u6 G O
水资源评价工作要求客观、科学、系统、实用,并遵循以下技术原则:! A$ H* _! K# f% b
1)地表水与地下水统一评价& E3 ]3 d" H1 Q$ |5 A+ A
2)水量水质并重(再水质评价的基础上进行水量评价)9 l7 O$ ]/ a0 I$ I" B8 o% M
3)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 护相协调。(以动态发展的观点进行评价)
, ~) y( c# `9 e5 p A8 E4)全面评价与重点区域评价相结合
/ R+ }, e! O0 z6 C9 C9 f+ o; Q14、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的内容
. Z0 C$ u# F- ^1 s7 { n 1.供水基础设施,及供水能力的调查统计分析; 2.供水量的调查统计分析; 3.供水水质调查统计分析; 4.用水量调查统计及用水效率分析; 5.实际消耗水量计算; 6.水资源开发利用引起不良后果的调查与分析; 7.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综合评价. ' l9 ?# a* P8 N2 x: `. o+ u' ?
15、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的内容包括?
* [5 G n b; J/ m ①分析水资源供需现状,查找当前存在的各类水问题;②针对不同水平年 , 进行水资源供需状况分析,寻求在将来实现水资源供需平衡的目标和问题;③最终找出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方法和措施。
( c! j! s0 V/ ? 现状水平年水资源供需分析是指对一个地区当年及近几年水资源的实际供水量与需水量的确定和均衡状况的分析,是开展水资源,规划与管理工作的基础。0 }4 ?% Q4 r9 Q; u
现状供需分析一般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现状实际情况下的水资源供需分析;二是现状水平不同保证率下典型年的水资源供需分析。在对现状水平年供需分析的基础上,还要对将来不同水平年的水资源供需状况进行分析,这样便于及早进行水资源规划和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使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
; K) e, Z e0 y1 F) \7 p 不同水平年的水资源供需分析也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分析在不同来水保证率情况下的供需情况,计算出水资源供需缺口和各项供水,用水指标,并作出相应的评价;二是在供需不平衡的条件下,通过采取提高水价,强化节水,外流域调水,污水处理再利用,调整产业结构以抑制需求等措施,进行重复调整试算,以便找出实现供需平衡的可行方案。 0 V% a1 @( D7 Y, u& a" h
16、水资源系统分析的特点
$ i$ y/ e7 q0 Y) f (1)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目标或目的可能有一个或多个,如防洪.工业、农业、生活、生态用水等;另外,目标的层次有高有低,有主有次. 4 p$ }" i, g/ y B5 D8 c) O
(2)水资源系统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大系统,各个分系统之间存在着相互关联、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 F( ?' ]0 X* b6 ?4 s
(3)研究复杂的水资源系统对采用的数学工具要求较高. % j7 D1 T0 d5 } E" s* g
(4)需要多学科的综合.
2 Q! l* y. ]( C6 D7 t17、模型的建立过程,大体分以下几步 :
$ v7 K/ K" a/ T; F (1) 明确系统的目的和要求,选定单目标或多目标.
2 l3 i( x) x! T8 g6 K (2) 确定系统和环境的边界条件,明确影响系统功能的主要因素、主要变量、主要参数,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变化范围和约束条件.
4 w |- a; ~2 E, d, \6 U (3) 剖析系统的结构组成,对大系统进行分解,以利于建立相应的模型和求解.
6 j+ ~/ S+ c+ Y0 P9 w6 @ (4) 建立数学模型.一般需要通过系统识别、参数估计和模型验证等几个环节,才能确定出满意的数学模型。+ x$ v+ U2 |! U0 l' i$ J
( G- L& x) `% L* q8 b18、 水资源规划的具体要求可概括为? ; s. D" n: E {3 ]4 C! O
1.需要综合考虑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确保社会经济发展与水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 }; ~. W' m* V6 f! z
2.需要考虑水资源的可承载能力或可再生性,使水资源、利用在可持续利用的允许范围内,确保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的协调。
6 }0 t- S; _% h2 U, m z. U3.水资源规划的实施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确保水资源规划方案在现有条件下是可行的。
" R, }& G, I8 Y. V( [& q" ]4.需要从区域或流域的整体角度出发,考虑流域上下游以及不同区域间用水的平衡,确保区域社会经济持续协调发展。
; q9 F& `/ K( o' A4 g5.需要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结合,注重全社会公众的广泛参与,注重从社会发展根源上来寻找解决水问题的途径,配合采取一些经济手段,确保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q2 \' Z B4 _' N
* t3 `7 K5 r8 t; L4 ]
19、管理方案的内容主要包括那些?
P! x) ]* g) }3 P" C6 [# P 1.制定水资源分配的具体方案.包括:分流域,分地区,分部门,分时段的水量分配,以及配水的形式,有关单位的义务和职责.( i* I. x2 [$ i/ m. B
2.制定目标明确的国家,地区实施计划和投资方案.包括:工程规模,投资额,投资渠道以及相应的财务制度等.) J( b0 v( b( e+ }* Y/ C2 Q
3.制定水价和水费征收政策.以水价为经济调控杠杆,促使水资源合理有效利用.- Q3 Z+ q4 T" c1 H0 t
4.制定水资源保护与水污染防治政策.要具体制定水污染防治对策." F% A1 b' _! h$ R
5.制定突发事件的应急对策.
$ M0 q: j1 ?. G* i% c 6.制定水资源管理方案实施的具体途径,包括宣传教育方式,公众参与途径以及方案实施中出现问题的对策等. : E ~+ q4 k* u4 Q. C7 O4 |8 K
20、水资源规的目标及工作流程
( \# ]4 w/ N$ F! J. _- ]( c. d 为国家或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管理提供规划基础,要在进一步查清区域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分析和评价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基础上,根据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对水资源的要求,提出水资源合理开发、优化配置、高效利用、有效保护和综合治理的总体布局及实施方案,促进我国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发展,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Y$ i# L. \# V
①水资源调查评价;
6 m2 ?( V* J7 o* @9 W, w②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调查评价;
: y/ Q* D+ |6 f; y/ ?; z& E j p③节约用水;) |* J+ [1 e. l. [- P4 `& V8 x
④水资源保护;5 y$ ?) `# w* y% {$ M, B6 G8 ?2 B
⑤需水预测;2 m: n: [9 U P
⑥供水预测;+ O! a- P/ p+ e# ^$ n9 Q0 S. P5 X2 h
⑦水资源合理配置;
5 A9 ?3 Q& ?5 F' y9 S, s; g⑧总体布局与实施方案;" o3 L$ _' T& e+ ]7 ?
⑨规划实施效果评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