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m. x& R5 @' y5 B
一、简答题 (共5题,100.0分)" ]0 U/ j i! F, q
1. r5 A# U# Y5 }
简述猪瘟和猪副伤寒肠道的解剖病变的区别?
. t/ y5 `4 S6 b5 N9 I9 M" a _1 d+ e* D1 j% F. _& z) X2 |
答 1)猪副伤寒:肠道特征性变化是的固膜性肠炎呈局灶性或弥漫性。局灶性是淋巴小结髓样肿胀发展而来。中心发生坏死,并逐渐向周围和深部扩大。坏死灶边缘呈蹄状隆起,表面坏死后形成结痂,坏死痂脱落后在粘膜上形成圆形或椭圆的溃疡灶,其底部平整,低于粘膜表面,四周呈堤状隆起,似“火山口”样。弥漫性型是在肠粘膜内形成灰黄色糠麸样物质。这是由渗出的纤维素和坏死物混杂 而成。肠壁增厚,质硬而缺乏弹性,似皮革样。! G* q( C, o+ j- _# e# J9 w
(2)猪瘟:肠道的特征性变化是出现“纽扣状”溃疡,固膜型肠炎。这种溃疡从黄豆大小到鸽蛋大,褐色或乌绿色,圆形或椭圆形,突出于粘膜表面。其表面呈 同心圆排列的结构。肠壁小淋巴结肿胀、增生,中心坏死,突出于粘膜,坏死灶的 周围发生炎性反应。渗出的纤维素与坏死组织融合,构成坏死痂。周围又出现炎症 反应,如此,损伤与抗损伤的斗争时缓时急,炎症向四周扩散从而使炎性渗出物与 坏死组织形成同心圆状的痂。以后硬痂脱落形成溃疡面,溃疡面机化形成瘢痕。
# x0 o& o% c- X- _) m: t8 Y2
& s" F# C+ C# P+ j5 `' ]8 X( T0 V简述猪瘟淋巴结“大理石样变”的病理学基础? _: u5 v0 l2 A/ z$ x" M* P$ C
7 b# y4 v8 E# ~; D6 s%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传染性较强,临床以高热和全身症状为主,病理变化以出血、梗塞和坏死为特征,其病死率较高。猪瘟可引起败血症,流产,胎儿畸形,慢性营养性消耗,淋巴细胞和血小板减少。猪瘟特征性病理变化为淋巴结周边出血(大理石样变),脾脏边缘出血性梗死,回盲部淋巴滤泡增生,肿大与中央坏死相间(钮扣状肿)和肾脏被膜下密集的小出血点(麻雀卵样变).猪瘟传播途径主要是病猪与健康猪接触,健康猪接触病猪散布的尿、粪和各种分泌物及血、肉、内脏中的病毒。各种年龄、性别的猪均易感,新疫区发病率和死亡率在90%以上。老疫区免疫效果不确实的猪群,感染猪瘟病毒后表现症状相对轻微或无临床症状,但这类猪会不断排出病毒,使猪场内猪瘟迁延不断.猪瘟可引起机体免疫抑制,导致许多继发感染,如沙门氏菌感染。% X' k8 C( R) E( n5 l X
3
R- O* Q) P ?( s纤维素性肺炎红色肝炎期和灰色肝变期的组织学病变特征?( {7 Z) L N# K- A* D9 F0 ]* K- j
- x% `5 t B* ~一般红色肝样变期可见受累肺叶肿大,质地变实,切面灰红色,较粗糙,胸膜表面可有纤维素性渗出物。镜下,肺泡壁毛细血管仍扩张充血,肺泡腔内充满含大量红细胞、一定量纤维素、少量嗜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的渗出物。灰色肝变期肉眼可见肺叶肿胀,质实如肝,切面干燥粗糙,肺泡腔内的红细胞大部分溶解消失,而纤维素渗出显著增多,故实变区呈灰白色。镜下,肺泡腔渗出物以纤维素为主,纤维素网中见大量嗜中性粒细胞,红细胞较少。
( [* |! i" h( V7 ]1 X" V1 a1 y1 i4
& v# D: U9 s- h( d q简述肝硬变的大体变化及镜下变化?- d5 d [# C. I: ?2 i
+ z! i7 T( h9 X2 A6 w
大体变化
# t& b$ w4 m# D& y1)早期肝体积正常或稍增大,重量增加,质地正常或稍硬。晚期肝体积明显缩小,重量减轻,硬度增加。+ `4 g, A6 }# K6 J( \
(2)全肝布满小结节,结节大小相仿。
6 }! f- k4 I( t9 w7 B(3)切面有圆形或类圆形的岛屿状结构,其大小与表面的结节一致。7 d1 B( O7 \& K- N" }
镜下变化:
c* t& }' K2 k正常肝小叶结构破坏,被假小叶所取代。
3 ?0 p' {; y/ p! D(1)假小叶是指由广泛增生的纤维组织分割原来的肝小叶并包绕成肝细胞团。& d, x( @7 l; X- e3 d" F
(2)假小叶内的肝细胞排列紊乱,可有变性、坏死及再生的肝细胞。9 ^5 w' ^+ Y; G
(3)可见再生的肝细胞结节(也可形成假小叶),再生的肝细胞排列紊乱,体积大、核大深染,或有双核。
, U. b4 }9 N" ^, c(4)包绕假小叶的纤维间隔宽窄比较一致,内有少量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并可见小胆管增生。, Y! ~, z5 H k4 s6 O8 l
(5)中央静脉常缺如,偏位或两个以上。8 l4 q" @# |4 K1 ~) N
5) ], T( b$ s) N3 a; x* t# h3 E: C! C
急性猪瘟与急性猪丹毒的剖解病理变化区别?% u( S# y1 X& R$ O
/ ?8 e G3 G2 H/ t3 F% e, _
(1)两者在急性时,体表都可见红斑,猪瘟为出血性红斑,指压不褪色,猪丹毒为充血性红斑,指压褪色。
9 n* G9 L, A- W8 t1 ]! ](2)淋巴结:猪瘟是被膜下及小粱的出血,故切面呈大理石样,猪丹毒多是点状出血。1 g5 z" E4 W1 I+ }1 x
(3)肾:猪瘟是在贫血的基础上发生斑点状出血呈火鸡蛋外观,猪丹毒的肾淤血有散发点状出血,无大理石样病变。
2 V% ?$ L7 `6 \' Z2 b% H9 J- |(4)脾:猪瘟的脾一般不肿大,边缘有暗红色梗死灶;猪丹毒的脾肿大,樱桃红色,不见梗死灶,白髓周围有红晕。- i' Z; _5 B4 n+ _; c' m4 Y
(5)胃肠道:猪瘟的病变主要在大肠,有时可见纽扣状溃疡,猪丹毒的病变在胃和十二指肠,主要呈现急性卡他性炎症。5 i0 G9 g7 d! |( ? Z&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