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 m5 e, \' X1 `" g M) t7 {
试论法的本质。 + S" v! j n, g* A _1 P b - N3 t* e- ]' V(1)法的意志性与规律性。法律是意志与规律的结合。但不能把法律与规律等同起来。 (2)法的阶级性与共同性。法律是阶级统治和社会管理的手段。法的阶级性即法是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占统治地位的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统治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法的共同性即法的社会性,是指某些法律内容、形式、作用效果并不以阶级为限,而是带有相同或相似性。 (3)法的利益性与正义性。从应然意义上讲,法律是为实现社会正义而调整各种社会利益关系的工具。无论从“应然”还是从“实然”来说,法律都具有利益性。从应然来说,法律应当具有正义性。 # B0 Y8 v- I6 z / ]6 |: P. A3 h- M
试论中国人民银行的地位和作用。8 @8 Z: B6 f( o, C! x$ D
正确答案:与国家权力机关的关系、中央银行与政府及其部门的关系、中央银行与普通银行的关系三个方面加以体现。《中国人民银行法》对我国中央银行的性质度及法律地位作了明确规定:1.中国人民银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在国务院的领导下,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2.中国人民银行应当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有内关货币政策情况和金融监管情况的工作报告。3.中国人民银行就年度货币供应量、利率、汇率和国务院规定的其他重要事项作出的决定,报国务院批准后容执行。中国人民银行就其他有关货币政策事项作出决定后,即予执行,并报国务院备案。4.中国人民银行在国务院的领导下依法独立执行货币政策,履行职责,开展业务,不受地方政府干涉。# f3 z7 p& H$ A" U
试论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作用。# Z! S/ P' I. _& i; N3 S
正确答案:货币政策作为国家重要的宏观调控工具之一,主要具有以下五方面的功能:(1)促进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保持币值稳定。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是社会经济平稳运行的重要前提。(2)促进经济的稳定增长。“逆风向行事”的货币政策具有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的功能。(3)促进充分就业,实现社会稳定。货币政策通过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可对货币供给总量、经济规模和速度产生重要影响,从而对就业水平产生影响;通过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可对货币供给结构,经济结构从而对就业水平产生影响。(4)促进国际收支平衡,保持汇率相对稳定。货币政策通过本外币政策协调,本币供给的控制,利率和汇率的适时适度调整等,对促进国际收支平衡,保持汇率相对稳定具有重要作用。(5)保持金融稳定,防范金融危机。